首页/金博士学堂/进阶金融知识/科创板

49【长分享 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高研发助推高增长 科创板集成电路、新能源等赛道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时间:2022.05.09 13:52:00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投教

 

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披露收官,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6%和62%,整体延续了高增长态势。

 

其中,在高研发助推下,科创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新能源产业等热门赛道保持了迅猛发展势头。其中集成电路公司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5.30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归母净利润238.51亿元,同比增长191%,板块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深化。新能源产业链整体景气度依旧,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8%和95%,龙头企业优势突出。生物医药板块在剔除15家未盈利药企后,78家公司中有70家实现收入增长,占比超过90%,56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72%,高成长之际多家企业创新成果落地。

 

集成电路各环节联动持续发展 

 

从具体热门赛道来看,科创板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深化,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尤为典型。开市近三年来,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已达到55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目前产业链已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同时兼备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支撑环节。

 

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持续高景气以及国产替代趋势,全产业链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年报显示,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5.30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归母净利润238.51亿元,同比增长191%。营业收入方面,全部公司均实现了增长,平均增速达到71%,纳芯微等、创耀科技等12家公司营收增幅达到100%以上。归母净利润方面,超八成公司同比增长,平均增速达到150%,2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翻番。

 

分产业链环节看,上游芯片设计企业数量最多达到36家,平均增速也居于首位,平均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76%和167%;中游晶圆制造企业仅有中芯国际1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30%和148%;下游封装测试企业,平均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1%和86%;另有4家IDM模式(一体化)的集成电路企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也达到了41%和153%。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市场供不应求带动半导体晶圆代工和封测企业加速扩产,刺激了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需求大幅增长。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汇聚了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5家半导体设备企业,2021年平均营收增速89%,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203%。半导体材料方面,已有安集科技、沪硅产业等7家,产品涵盖抛光液、大硅片、特种气体等多个细分领域,2021年平均营收增速57%,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47%。


 

业内认为,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背后则是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为主营业务成长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2021年,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合计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171.42亿元,同比增长15%,中芯国际、寒武纪、翱捷科技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高达19%,高于科创板板块整体平均13%,概伦电子、拓荆科技等7家公司研发强度在30%以上。


 

新能源龙头企业优势突出 


 

新能源方面,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汇聚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共计25家。2021年以来产业链整体景气度依旧,该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8%和95%。其中,2021年科创板光伏、动力电池两大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141.68亿元,同比增长108.65%;实现归母净利润156.55亿元,同比增长108.42%。全年营业收入的中位数由14.31亿元上升至26.78亿元,增幅达到87.14%;归母净利润的中位数由1.69亿元上升至2.96亿元,增幅达到75.52%。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尽管面临疫情挑战,科创板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却再加速,共计实现营业收入768.84亿元,同比增长95.43%;实现归母净利润76.80亿元,同比增长196.35%%。


 

科创板多家光伏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巩固全球优势地位。光伏组件制造龙头企业天合光能、晶科能源2021年度组件整体出货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二、第四,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出货量前五。其中,天合光能210mm尺寸超高功率“至尊”组件产品系列在全球210组件领域出货量占比达到64%,位居全球第一。晶科能源也披露其在2022年一季度的组件出货量为8.031GW,再度问鼎全球第一,公司总累计出货量超过100GW,成为全球首个完成100GW组件出货里程碑的光伏企业。多晶硅料生产企业大全能源2021年实现多晶硅产量86,586.60吨,不仅超出预计产量,更是达到国内多晶硅总产量的17.75%,产量位于行业第一梯队。


 

科创板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的表现也同样突出,容百科技、长远锂科、振华新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稳居国内前五。其中,容百科技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市占率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1年公司高镍产品出货位居全球第二;振华新材三元材料出货量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五,自主研发的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厦钨新能在进军动力电池领域的同时保持其在消费锂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2021年公司实现钴酸锂正极材料销量4.5万吨,销量同比增长35%,全球市场占有率继续稳居第一。


 

此外,还有多家科创板新能源企业也在细分行业领跑前进。例如,锂电池导电浆料生产企业天奈科技的主营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2021年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3.3%,连续两年销售额位居稳居行业首位;动力电池涂覆材料生产商壹石通2021年度成为全球锂电池用勃姆石涂覆材料最大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国内市场份额超过80%;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孚能科技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居国内第一。


 

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成果落地 


 

生物医药方面,2021年,科创板生物医药集群迅猛发展,从57家扩容至93家。该板块去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3%和1827%。其中,剔除15家未盈利药企后,78家公司中有70家实现收入增长,占比超过90%,56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72%。其中,IVD行业保持去年强劲增势,净利润增长前五名中有3家来自体外诊断行业,热景生物则依靠归母净利润增长1850.41%的表现位居增速榜首。


 

为快速应对疫情蔓延加快病毒检测方式,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仪器、“现检现测”等特点,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9家新冠抗原自测试剂,其中有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自产抗原试剂获批上市。其中,热景生物2021年营业收入53.69亿元,增长945.54%,归母净利润21.86亿元,同比增长1850.41%,成为检测行业的一匹黑马。而诺唯赞和奥泰生物的抗原自测试剂可同时检测N蛋白和S蛋白,可在保证检测特异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试剂的灵敏度,避免单一蛋白突变导致检测出现假阴性,大大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此外,安旭生物、博拓生物、东方生物等科创板公司的抗原试剂远销美洲、欧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


 

重视研发投入,持续转换为经济效益,成为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特点。2021年,八成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20%。研发投入翻倍的企业达到12家。增速最快的东方生物研发费用,增速为357.09%。15家未盈利企业中,研发费用合计达到166.3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每年投入超过10亿,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已近1:1。


 

以君实生物为例,公司已经商业化的重磅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和JS016新冠中和抗体上市后迎来不断突破。同时,据披露,截至目前公司研发管线已涵盖超过45项在研产品,覆盖五大治疗领域。其中,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在研产品共2项(特瑞普利单抗以及埃特司韦单抗),处于新药上市申请阶段在研产品1项(阿达木单抗),另有超过20项在研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长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博士学堂
基础金融知识
进阶金融知识
全面注册制专栏
投教风采
投教荣誉
投教活动
投资者保护
问卷调查
意见征集
投诉与建议
投教链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中国证券业协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北京证券交易所
友情链接
证券纠纷调解在线申请平台
中国投资者网
宝城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
关注我们
长城证券投教基地
联系我们
95514
关闭浮窗
问卷调查
全面注册制专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