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博士学堂/进阶金融知识/科创板

31【长·分享】科技、绿色、成长——2021年科创板公司经营业绩情况分析

时间:2022.05.05 14:21:00来源:

截至2022年4月30日,科创板全部420家公司通过年度报告、上市公告书等形式披露了2021年度主要经营业绩信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科创板公司立足科技创新,深耕科创主业,“硬科技”底色持续彰显,“绿色引擎”提升发展动能,整体业绩延续了较快增长态势。科创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进入2022年第一季度,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科创板公司直面挑战、抗疫保供、提质增效,展现出良好的韧性和活力。

 

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未盈利等特殊类型企业发展向好 

2021年,科创板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8,344.54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归母净利润948.41亿元,同比增长75.8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2.21亿元,同比增长73.79%。近9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41家公司营收翻番;近7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61家公司增幅在100%以上,最高达18倍。科创板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中位数由5.28亿元上升至7.21亿元,归母净利润的中位数由0.87亿元上升至1.09亿元。同时,部分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主要是受全球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上涨、股权激励费用增加、研发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

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科创板公司整体维持了较强的盈利质量。2021年,科创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817.26亿元,同比增长11.52%,显示出良好的变现能力和回款效率。同时,超4成公司毛利率超过50%,48家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近4成公司净利率超过20%,51家公司净利率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市场竞争力凸显。

此外,在科创板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下,已先后有3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5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和1家发行存托凭证企业成功上市,上市后发展势头良好。其中,3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合计为985.3亿元,同比增长65.69%;归母净利润合计为-42.88亿元,亏损同比收窄77.96%,14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业中,有11家公司产品销售持续放量,9家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康希诺、百奥泰和艾力斯在连续亏损多年后首次实现盈利。

 

“硬科技”底色持续彰显,以高质量创新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科创板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55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93家,成为美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光伏、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也已初具规模。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多个“硬科技”领域,中芯国际、晶科能源、君实生物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者,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保持高位,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852.40 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其中,百济神州、翱捷科技等38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2021年底,科创板已汇聚了一支超过14万人的科研队伍,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3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接近3成。在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上,226家公司在上市后推出了283单股权激励计划,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54%,惠及逾5万人次科技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2021年,科创板公司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上,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和科研进展。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新增发明专利7,800余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达到108项,66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其中,安集科技化学机械抛光液产品、天岳先进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材料、时代电气全系列高可靠性IGBT产品、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等,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实现国产自主供应,为相关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科创板公司及时开展应急攻坚,以君实生物和康希诺为代表的创新药企业,推动新冠特效药、疫苗、快速检测试剂等加快落地,彰显“硬科技”企业的研发实力与使命担当。

 

“绿色引擎”加快转型升级,ESG理念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在我国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科创板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引擎”,光伏、动力电池等产业链持续加快新能源转型进程。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11家光伏产业链公司加快布局光伏垂直一体化,生产经营持续提质增效,全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和126%;容百科技、长远锂科等14家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发挥技术研发优势,加大产能布局,全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和35%。

此外,科创板多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企业,积极推进“碳足迹”计算、环境监测等辅助技术研发与推广,打通节能减排产业链,形成“绿色产业”发展合力。中控技术为近百家石化企业提供节能减排优化解决方案,降低生产能耗,助力流程工业低碳运营;海尔生物探索建立“绿色工厂”,零碳技术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本年度,全部科创板公司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专节披露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信息,逾90家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内容涵盖公司科研创新、产品服务、治理结构、环境保护、社会贡献等,成为科创板公司展现企业使命、社会责任、投资价值等关键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近7成公司自愿披露资源能耗及排放物信息,近6成公司披露碳减排的措施及效果。中芯国际全年投入环境保护资金近 10.98 亿元,用于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改扩建等;大全能源年产86,586吨多晶硅产品用于光伏组件制造,约可实现432亿度清洁电力发电,相当于减少2,52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社会责任方面,科创板公司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合计捐款捐物超过4.67亿元。

 

专精特新“小巨人”集聚,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科创板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截至目前共有123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分别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2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32%和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72%。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涵括全球户用储能龙头派能科技、钴酸锂正极材料龙头厦钨新能、先进磁性金属材料制造龙头云路股份等多个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此外,41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1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

2021年,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高成长和重研发的显著特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33亿元、净利润195.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和42%;合计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12.70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12.5%,为加快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提供了有力支撑。

 

持续分红回购加强股东回报,投资者关系管理迈上新台阶 

科创板公司在深耕科创主业、提升经营绩效的同时,持续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切实回报投资者。2021年,共有322家科创板公司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5%,现金分红总额达到290.44亿元。其中,236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中国通号等64家公司现金分红超过1亿元。同时,股份回购力度进一步加大,2021年以来已有41家公司发布股份回购方案,涉及金额合计38.82亿元。

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期间,科创板公司多措并举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交流,不断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本年度,科创板业绩说明会继续实行全面覆盖,全部科创板公司均将召开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通过网络直播、文字互动等方式,直面投资者进行深度交流。此外,一批科创板公司积极创新年度报告呈现方式,中微公司、九号公司等逾170家公司采用长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技术创新等进行多媒体解读,增强年度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科创板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1年底,科创板公司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接近5万户,同比增长63%;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接近46%,全年交易额占比超4成。全部科创板公司流通股东均包含基金股东,合计63,486家次基金持有科创板公司股票。从行业分布看,以集成电路、新能源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公司受到基金青睐,平均持仓占比超过20%。总体看,科创板公司机构股东数量和持股比例上升明显,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

同时,科创板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有44只科创板股票进入沪股通标的、38只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核心指数体系。随着外资投资科创板渠道进一步拓宽,外资持股规模与覆盖面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底,外资机构持仓金额达到1,043.06亿元,占比近5%。此外,已有11只科创50ETF产品在境外多地上市,为海外投资者开辟了投资科创板的新通道。

 

2022年第一季度整体实现平稳开局,部分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分化 

2022年第一季度,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科创板公司直面挑战、抗疫保供、稳产提效,整体经营状况良好。第一季度,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162.86亿元,同比增长45.60%;实现归母净利润268.04亿元,同比增长62.42%。超7成公司收入同比增长,超5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研发投入继续保持高位,第一季度合计研发投入为178.61亿元,同比增长75.93%。

部分公司受疫情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经营业绩出现分化。2021年全年,科创板共有1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50%,17家公司出现业绩亏损(不含未盈利企业);2022年第一季度,有3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50%,79家公司出现业绩亏损(不含未盈利企业),而2021年同期为56家。疫情影响下,前期有部分公司部分厂区存在停工停产的情况,在各项政策推动下,目前绝大多数已有序复产,整体企稳态势较为明确。

因科创板上市条件多元化,包容性更强,上市公司多处于成长阶段,经营规模总体偏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经营业绩容易受到外围环境、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从而出现波动。上交所将密切跟踪科创板公司经营业绩变化,不断完善科创板制度供给,持续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对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秩序。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长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博士学堂
基础金融知识
进阶金融知识
全面注册制专栏
投教风采
投教荣誉
投教活动
投资者保护
问卷调查
意见征集
投诉与建议
投教链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中国证券业协会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北京证券交易所
友情链接
证券纠纷调解在线申请平台
中国投资者网
宝城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
关注我们
长城证券投教基地
联系我们
95514
关闭浮窗
问卷调查
全面注册制专栏
返回顶部